騎單車的人是越來越多了。
這應該歸功於誰呢?
我想是政治人物拿腳踏車當宣傳工具,
像小馬哥環島,像郝市長騎河濱。
或是『練習曲』這部電影的漣漪效應。
還是說,是G牌廣告打的好?
不管怎麼樣,台灣的單車是有發展不少沒錯。
但是發展一定會受到一個限制,
這個限制是什麼?
一、單車道的興建
高雄長鬃山羊的阿桂說的,
其實根本不應該有單車道,
應該要做的是在馬路上給予其他車輛瞭解到單車的路權。
千里單車道、萬里步道的興建,
這樣的維持費用又是多少?
又是誰來維持?
這次的環島裡面,我就騎花蓮的濱海車道,
但是誰在Maintain? Nobody.
坑是坑、洞是洞。
二、林道的維持
維持一個良好的off-road林道並不容易,
長草了該去整理,
不好的路要填一填挖一挖,
台灣大多數的人是等著享受的。
使得林道的使用少之又少,
而且,尊重登山客,也是off-road時應該遵守的禮貌。
三、單車使用的心態
大多數的人是拿單車當成一種休閒。
(是呀,他本來就是一種休閒不是嗎?)
嗯,如果騎河濱是一種休閒,
那爬山叫做什麼?
是運動嗎?
台灣的河濱車道並沒有不好,
但是就是這點有問題,它好在哪裡?
枯燥的風景,單調的路線,
至今我除了八里的單車道做的不錯之外,
我都覺得其他的路線是拿來躲外面的廢氣用的。
而大多數人買車也都跑跑河邊...
讓我覺得這樣限制了很多種的活動方式。
===
我所認為對的方向。
騎車是一種樂趣,
樂趣的來源是什麼?
好棒的風景、瘦身、人文之旅、美食、刺激、健康、成就。
都是我認為的來源,
單車的行動模式應該以這些做為發展。
除了河濱車道的規劃外,
這些方向是否也均衡的發展?
官員們認為說把鐵道改鐵馬道就會吸引一堆呆頭單車客,
然後這些就會變政績嗎?
台鐵到現在還不能讓單車很友善的上火車,
收錢、打包貨運,同車載運。
頂多只有這樣。
隨著單車運動興起,
這些方式一點都沒有改變
這個世界最多腳踏車的出產地,
卻不是最友善的腳踏車嚮往地。
老實說,我也情願政府不要蓋單車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