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03

為什麼是公路車?

從看過漢克的為何騎公路車之後,又在公司聽過一次長鬃山羊的領隊阿桂(阿桂的單車路徑作者)所講到他為何選擇騎登山車後,我就也開始思考著為什麼我要選擇公路車?

是什麼原因驅動著自己選擇公路車?

在我小的時候我也有騎過粗胎的越野車,雖是舅舅從歐洲帶回來的逆轉踏板的獨特煞車的車型,但是那離現在登山車的型式還遠的些。

老實說自己當初會選公路車是覺得蠻帥的,環島時覺得深受其害,硬梆梆的路感,還有不輕盈的迴轉,甚至還要縮頸彎腰的趴著騎,真的讓我會懷疑自己是不是腦袋有問題。但這之中卻有著一種醍醐味,是很特別吸引人的地方,而這也是我繼續選擇投資第二台車在公路車上的原因。

當然,不管是公路車還是登山車,騎車讓我感覺到的是單車人的熱情與活力,會面的一個點頭,一個招呼,一句加油,都讓我覺得真誠良善的快樂其實可以很單純。

這樣的醍醐味是什麼?
我依著登山車與公路車的特性想了很久很久。(只是單純個人想法)

登山車顧名思義,就是登山和下山,
避震器的特性可以讓人挑戰林道之類的Off-Road.
較為舒適的坐姿,可以讓人容易讓車子停下來。
不被道路所拘束,可以自由自在騎乘。
而且正如阿桂所說的,更可以深入城鄉的文化之中,可以深入自然之中。
喜好登山車的朋友多是愛好自然的人。

公路車的設定上面就是On-Road.而且是平實的柏油路面。
低風阻和低磨擦的設計使得車子的造型比較流線,
而人體也必須要去讓自己去習慣趴著騎車子。
由於速度較快,20km和40km所看到的景色差了很多,
雖然一樣可以感覺到外在優美的環境,
但卻無法深入城鄉的文化,深入自然。

那麼公路車的特色在哪裡?在鍛鍊意志與心境。
當然不管你是騎登山車還是公路車,是一個人騎還是一群人騎,在上坡的坡度中,你都還是得面對自己,是不是要定竿下馬?還是繼續咬牙苦撐?

但公路車的齒輪設定上面難了不少,沒法像登山車一樣還可以切到最小盤的去攻頂。體力和意志力的要求,就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在你轉動每一次的踏板之中,你必須不停的和自己對話。

阿姆斯壯在自傳內曾經說:『當我轉的越高,心境就越圓融。』

意思就是這樣,你不停的得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在,當你心境越圓融,整台車就會越像把開鋒的寶劍。公路車的樂趣就是在於,你必須不停的挑戰自己的極限。比賽也許很無聊,競爭著誰贏誰輸的,但是敵人其實只是的沒有勇氣的自己而已。

厚實的路感,把每一分的震動傳到自己的身上,夾雜著下坡的速度,實實在在的考驗到自己是不是可以突破恐懼。你騎機車的時候有想著練習著讓自己每個下坡的走線都非常的完美嗎?那該如何用沒有油壓的手去煞車?

你荒廢了多少天沒騎?你的想法有沒有偷懶?我們的想法都會反映到自己的車子上面。

心、技、體,這就是我所認為公路車的醍醐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