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25

commitment 1.

commitment 1.

在一個攀登的底部,
12Km的長坡中,
我環顧四週並看看Ullrich,pantani,Virenque,Riism,Escartin還有Jimenez.
這些大家公認名列前十的車手,還有那時的我,
我掌握著這一刻,第一次我能和這一群人擠身在同一刻。

Bobby Julich.
記載於1997年環法
When he realized he was a contender.

2006/09/21

Part I The Self-Trained Cyclist

Hints on bicycle racing.
-by Noman Hill.

在無論是訓練或是培養一個騎士比賽的方法中,
一個我們必須有個觀念的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這是一個必須放入全部的心力去準備,好比如一份全職的工作。
並且是在生活之中,朝著一個目標前進。
即是最健康,還有所有運動員該有的技能之中一切的基礎。

另一個重點要記住的是,
一個正確的訓練系統,並不是日以繼夜不停的。
而應該是像一種信仰,是一種周期性的。
事實上,天富異秉的冠軍並不常見,
在過去的幾年中因而成熟的發展出持續的訓練方式與經驗.

一個正確的訓練系統可以增加每一個人的能力,
當然,這並不保證每個人都會成為冠軍車手,
像是遺傳的因子就是必須考慮到的一種運氣。

一個正確的訓練好比像是開車前的準備,
去確定擁有最好的效率、性能、以及持續力。

計劃

不知道這是我第幾次的計劃了,
計劃計劃,到頭來不是胎死腹中,就是後繼無力。

我買了一本關於腳踏車訓練的原文書,
看起來和專科上課的課本差不多...

目前的計劃是把他翻譯成中文,
這對於學歷只有私立專科的我來說挑戰還蠻大的。

但是人生嘛~
就是要去努力多去體驗一些事情。

加油~

2006/09/18

一小時二十分

一直很納悶,
為什麼像黑人的爆發力那麼好,
卻沒有黑人的腳踏車冠軍呢?

看了看傻眼,
太平山的最快記錄是一小時二十分。
那麼我想他上坡應該是每小時20km左右...
這樣的速度要爬8%的陡坡。

我要怎麼追上這個距離?

又,我那天我是要一個人去追著這個目標,
看自己能達到多少?
還是要和當補給車,和叔叔伯伯們一起上去?

還是不要想太多吧~
先把防寒的衣物準備好,
還有貓空的爬坡練好就好了。

2006/09/16

什麼時候輪到我?

在看完了肥油貓老婆所寫的決戰武嶺5℃後,
內心充滿很多的情緒糾結著。

其實今天七八月的時候就有在計劃要上去武嶺,
但是這中間被很多無聊的理由而打消念頭,
這些無聊的念頭有....
訓練不夠,每周騎不到五個鐘頭,騎的質一點也不夠。
沒有人願意和我去,我也沒有加入什麼車隊,去和人家湊什麼熱鬧。
沒有補給車,一切靠自己,爆胎和飲水我得自己想辦法料理。

我也想跟著去武嶺,如果有機會的話,
有生之年我也想騎一趟,
以阿姆斯壯所練習的環法路線來看的話,
他大概每天騎的是兩個武領。
若是想要成為精英賽的車手,爬太平山、宇老、武嶺都應該要不成問題才是。
而我現在上貓空還會停下來休息兩次。

離夢想還很遠。

本來要在11月去沖繩來個環沖繩賽的,
可想而知,也因為我沒有準備而打退堂鼓。
現在剩下11月的環花東國際賽我看也沒指望了。

準備比賽最重要的事情是訓練,
但我腦海中總是想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冬天要有Gore-Tex風衣、袖套、
可以替換的車衣最好多幾件。

這樣一堆小朋友不見的感覺蠻可怕的。

其實我是個直腦筋的人,
喜歡了什麼東西就義無反顧的做下去,
說沒有在希望自己會成為阿姆斯壯是騙人的。

但是這樣三心二意的訓練計劃,
真的什麼時候可以輪到我當阿姆斯壯?

2006/09/03

為什麼是公路車?

從看過漢克的為何騎公路車之後,又在公司聽過一次長鬃山羊的領隊阿桂(阿桂的單車路徑作者)所講到他為何選擇騎登山車後,我就也開始思考著為什麼我要選擇公路車?

是什麼原因驅動著自己選擇公路車?

在我小的時候我也有騎過粗胎的越野車,雖是舅舅從歐洲帶回來的逆轉踏板的獨特煞車的車型,但是那離現在登山車的型式還遠的些。

老實說自己當初會選公路車是覺得蠻帥的,環島時覺得深受其害,硬梆梆的路感,還有不輕盈的迴轉,甚至還要縮頸彎腰的趴著騎,真的讓我會懷疑自己是不是腦袋有問題。但這之中卻有著一種醍醐味,是很特別吸引人的地方,而這也是我繼續選擇投資第二台車在公路車上的原因。

當然,不管是公路車還是登山車,騎車讓我感覺到的是單車人的熱情與活力,會面的一個點頭,一個招呼,一句加油,都讓我覺得真誠良善的快樂其實可以很單純。

這樣的醍醐味是什麼?
我依著登山車與公路車的特性想了很久很久。(只是單純個人想法)

登山車顧名思義,就是登山和下山,
避震器的特性可以讓人挑戰林道之類的Off-Road.
較為舒適的坐姿,可以讓人容易讓車子停下來。
不被道路所拘束,可以自由自在騎乘。
而且正如阿桂所說的,更可以深入城鄉的文化之中,可以深入自然之中。
喜好登山車的朋友多是愛好自然的人。

公路車的設定上面就是On-Road.而且是平實的柏油路面。
低風阻和低磨擦的設計使得車子的造型比較流線,
而人體也必須要去讓自己去習慣趴著騎車子。
由於速度較快,20km和40km所看到的景色差了很多,
雖然一樣可以感覺到外在優美的環境,
但卻無法深入城鄉的文化,深入自然。

那麼公路車的特色在哪裡?在鍛鍊意志與心境。
當然不管你是騎登山車還是公路車,是一個人騎還是一群人騎,在上坡的坡度中,你都還是得面對自己,是不是要定竿下馬?還是繼續咬牙苦撐?

但公路車的齒輪設定上面難了不少,沒法像登山車一樣還可以切到最小盤的去攻頂。體力和意志力的要求,就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在你轉動每一次的踏板之中,你必須不停的和自己對話。

阿姆斯壯在自傳內曾經說:『當我轉的越高,心境就越圓融。』

意思就是這樣,你不停的得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在,當你心境越圓融,整台車就會越像把開鋒的寶劍。公路車的樂趣就是在於,你必須不停的挑戰自己的極限。比賽也許很無聊,競爭著誰贏誰輸的,但是敵人其實只是的沒有勇氣的自己而已。

厚實的路感,把每一分的震動傳到自己的身上,夾雜著下坡的速度,實實在在的考驗到自己是不是可以突破恐懼。你騎機車的時候有想著練習著讓自己每個下坡的走線都非常的完美嗎?那該如何用沒有油壓的手去煞車?

你荒廢了多少天沒騎?你的想法有沒有偷懶?我們的想法都會反映到自己的車子上面。

心、技、體,這就是我所認為公路車的醍醐味。